宋兴航校长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的育人理念,如灯塔般照亮动力学院学工人的使命航道,更似烙印,在他们心间深深刻下 “严管与厚爱” 的精神印记。这种刚柔并济的育人智慧,恰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诠释,让“立德树人” 四字,犹如深植沃土的根系,在他们心中盘虬生长,汲取养分。动力学院党总支书记史志宏,尤为珍视这位拓荒者的育人智慧 —— 他不仅将其作为贯穿学院育人全程的精神主线,更作为自己深耕思政园地的思想坐标。岁月流转中,这理念愈发沉淀出沉甸甸的分量,让这位思政工作者在育人之路上步履坚定。
正午的阳光为科院启航楼前的大台阶洒上金辉,史志宏书记与杨春、陈鑫磊等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大台阶前合影留念、交谈话别,身影在阳光中舒展成温暖的剪影。这场专属的话别,恰似一方澄澈的棱镜,将一位思政工作者的初心折射得愈发清晰——既有锻铸品格的钢铁锋芒,叩击出青年应有的精神硬度;更有守护成长的细腻柔情,滋养着学子心中的家国情怀。
严字铸魂 雕琢时代新人品格
在育人的赛道上,史书记的 “严” 向来掷地有声。对于杨春、陈鑫磊、赵之浩这批被寄予厚望的苗子,他的要求总比别人更进一尺。他总说:“越是璞玉,越要精雕细琢”;“优秀不是放松的理由,而是肩负更重责任的起点。”这种近乎严苛的要求,本质上是对“立德树人”的深刻践行——他要培养的从来不是只懂书本的学生,而是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这份严管厚爱的育人理念,结出了令人瞩目的果实:在我院毕业生仅占全校 9% 的情况下,考研录取人数占全校半数,考公与西部计划入选人数更是占到全校同类指标的一半。用最少的基数创造最亮眼的成绩,这份答卷背后,是 “严” 字打底的成长密码。
柔语寄情 守护学子远航初心
当话别走向深处,史书记钢铁般坚毅的外表下,涌动的柔情愈发炽热而深沉。史书记的语调慢了下来,像父亲叮嘱远行的孩子:“到了新岗位要多听多做,遇到难处别硬扛”“读研要沉下心,深耕学术”“去西部要照顾好自己,常报个平安”。与平日一样,他的话语依旧循循善诱、语重心长,依旧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可不一样的是语气语调,不一样的是情感表达,更多了份难以言说的不舍。话语间,他数度哽咽,平日里侃侃而谈的身影,此刻竟有些语塞,沙哑的声音里裹着万千牵挂。杨春上前轻轻拥抱他时,分明看到书记眼角的湿润——这哪里是平日里要求极严的 “铁书记”,分明是目送孩子远行的大家长。
临别之际,史书记以“天道酬勤、人情心诚则灵”勉励同学们秉持着纯真与本真的心对待自己,以诚待人、待物、待事。他还说“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是学会做人、学会担当的开始。”史书记的这些深情寄语、殷切关怀,说得格外郑重又暖心细腻,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目光温柔地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像是要把这一张张面孔永远印在心底。他顿了顿,喉结轻轻滚动,又深情地望向同学们补充道:“无论你们走多远,学院永远是你们的港湾,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的成长。” 话音落下,眼眶已悄然湿润,那目光里满是化不开的牵挂。这承诺里,有师长对学子前路的殷殷期许,更有家长对孩子远行的切切惦念,像一股暖流,缓缓淌进每个同学的心里。
育人如锻钢,既要烈火淬炼,也要精心打磨。史志宏书记用 “严” 的尺度立起成长的标杆,用 “柔” 的温度筑牢信仰的根基,在 “立德树人” 的路上,他既是执锤的工匠,也是守望的家长。而那些被他用心浇灌的种子,终将带着这份刚柔并济的力量,在广阔天地里生长成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