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文化古迹——文峰塔
元宵佳节,与朋友相约与文峰塔下。
于是不仅重游文峰塔,也见到了古塔新颜。
站在文峰园牌楼前,拾级而上,便是一处平坦的石板铺面的小型广场。举目处,巽山山体之上,高塔如锥,塔体高峻挺拔,塔尖直刺苍穹;那便是悠悠古塔,文峰塔。
穿过文峰园广场,要抵达文峰塔下,需借对称设计的之字形青石踏步向上攀行,共分三层。中间是影壁雕绘:最下面的大幅榆社霸王鞭群舞图,以彰显榆社民众之强健体魄的民俗;中间的鲤鱼跳龙门图,则昭示我榆社文运昌盛、学子再创佳绩之意。登塔通道均以青石为阶,沿阶而上的石质护栏,雕有七十二贤,形象逼真,呼之欲出。通道两侧多为葱郁的常青松柏,如列队的迎宾使者,尽显盎然生机,极尽繁茂之盛况。驻足塔下,也属高处。这里远望,不仅文峰园设施与游人,尽收眼底;整个榆社县城的崭新面貌也一览无余。文峰园里,依势而建的亭台廊道,喷泉石凳,设置与石面广场上,竟如简笔画,寥寥几笔,竟勾勒一幅温馨别致的游览玩耍的活动场所。极目处,则山城外,群峰起伏;四野里,山川清秀俊朗;小城楼宇,错落有致,色彩艳丽;漳河水道,蜿蜒曲折,冰面如镜。满目的水光山色辉映成趣,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境妙不可言。
然而,真正体现榆社民之所愿,具有文化传承的仍属文峰古塔。文峰塔,位于榆社县城东南的巽山之上,已是榆社县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年),也是榆社人振兴文风,寻求经济发展的美好心愿的体现。在榆社县志中有记载:“在明时,榆社登进士者七人。”“至清初至雍正,迄今又历70余年,科第几绝。”其时郡守王公视察榆社,认为县城东南巽山低矮之故,而建议建高塔而补缺陷。据传,塔修近半,竟传来捷报,乡中试子一举登第。因此文峰塔有“开百里之风气,一事而留万载之功德”的传言,也有:“塔在巽(东南方向)峰则文运胜”的说法。
历经三百年风雨的文峰古塔,依旧驻立与巽山之巅,岿然不动;经过多次重修,也让古塔旧貌换新颜,更加身形俊朗,稳健端庄,至今散发着古朴傲然之风。它那奇特的构思、精巧的工艺、美观的造型,以及巧妙的选址、深远的寓意,均既赏心悦目,又令人叹为观止。目前,它既是晋中市文物保护对象,也是榆社人端午节登高及平素游耍之地,恰逢节日盛会之时,则游人云集,香烟袅袅,祈愿声声;大家以游塔之形式,以寄托消除灾病疾患之愿望。
文峰塔,虽然是封建时代因民愿祈福所建,但是却见证了榆社人并不因为现实的窘迫与残酷而自怨自艾,止步不前,而是积极进取,穷则思变、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和进取精神。这是文化的传承,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榆社人,也必将在文峰塔精神的感召下,不负时代使命,继续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