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7日,我院学生李舒宇在长治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成功完成了为期七天的志愿服务。这段聚焦图书管理与读者服务的实践经历,让她在平凡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与价值。
实践内容
为保障实践活动高效推进,李舒宇同学提前做好了周密准备。他主动与长治市图书馆取得联系并完成对接,清晰掌握了少儿阅览室的各项工作需求;随后跟随管理员系统学习图书分类规则,还将低龄绘本区(浅蓝色标识)、科普读物区(亮黄色标识)、经典名著区(红色标签)等不同区域的具体位置及图书排列逻辑细致整理成笔记。此外,他还专门请教了儿童阅读空间的服务技巧,只为能以适宜的方式配合阅览室完成日常运营工作。
志愿服务中,每日清晨的环境维护是李舒宇同学实践的第一站。少儿阅览室的书架为适配小读者身高,设计得低矮且边缘圆润,虽方便取书,却也容易积累灰尘与杂物。她需逐一擦拭书架隔板,细致清理缝隙中藏匿的纸屑、橡皮渣;用半干抹布擦净桌椅表面的铅笔印与污渍,拖净地面水渍,确保小读者接触到的每一处都洁净安全。当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整洁的书架上,那些按类别有序排列的书籍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静静等待着与读者的相遇。
开馆后,图书归位成为李舒宇同学的核心工作。由于小读者的阅读习惯,书籍易出现错位情况:绘本可能混入科普区,故事书或许被误放在名著架上等问题。她逐排巡查书架,将这些“错位”的书籍一本本找出,依据书脊标签上的类别与编号精准归位。起初需要频繁对照笔记确认,随着熟练度提升,她渐渐能通过封面风格与标签信息快速判断书籍归属。这个过程看似重复,实则是对阅读秩序的重要维护——当每本书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读者才能更高效地找到所需书籍,阅读体验也因此更加顺畅。
实践中,李舒宇同学还承担了辅助服务工作,如协助读者查找特定类别的书籍,在开馆、闭馆时引导秩序,提醒大家保持安静的阅读环境。这些工作虽不复杂,却考验着她的耐心与细心。在这些与读者的间接互动中,她逐渐理解,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任务,更在于让每个进入阅览室的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与被关怀。
实践心得
七天的实践里,李舒宇同学始终专注于清洁、整理、辅助服务等工作。当看到经过整理的书架始终保持整齐,感受到阅览室里安静有序的阅读氛围,听到管理员反馈“这段时间图书归位效率明显提高”时。她真切体会到,这些看似微小的付出,都在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良好运转贡献力量。
这段在长治市图书馆的经历,让李舒宇同学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更读懂了“服务”二字的重量,无形中也在传播着拓荒精神感召下动力青年的先进形象。她就像书架上的书籍,看似安静,却在默默支撑着更美好的文化传播与心灵滋养。未来,相信李舒宇同学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实践中践行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