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我院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3月27日,我院于交流中心第六会议室召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动力分享会”,党总支书记史志宏,三创学院副院长白龙杰出席此次会议,全体辅导员参与,此次会议由李宇同学主持。
党总支书记史志宏作出了讲话,史书记表示白院长对我院同学们提出的4点建议一针见血,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白院长的精准剖析下,不断打造作品,努力向社会各界呈现出动力好作品,随后,史书记就引深创新创造和树立良好学生风貌谈了三点希望:
1、以“创新创造”为引领的动力科创,已然成为赋能学生成长的强劲引擎
在去年的社区建设活动中,我院成功打造“动力科创工作坊”,以小发明、小创造为切入点,对我院同学们的发明,创造和科研兴趣起到了促进与带头作用,使我院能够在两届小发明小创造比赛中荣获佳绩,不仅在专业领域找到了精进的方向,也使同学们在专业课学习,内涵式成长中找到了结合点。
2、以“拼搏争先”为常态的品格塑造,已然成为动力青年的显著特色
10位同学的分享准备充分,发言中展现出的自然大方,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对自身的自信,也流露出对荣誉的深切渴望。这种表现正是同学们在学业精进的同时,品格塑造方面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成功使我院“青春向党,拓荒赋能,动力青年,奋勇争先”的口号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了种子。
3、以“拓荒赋能”为底色的学院文化,已然成为动力学院的鲜明标识
在动力科创引擎作用发挥下,我院提出的阳光型、内涵式学生形态已在我院蔚然成风,在我院过去两年的学生活动中,体现了我院同学们阳光向上,积极争先,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坚持荣誉的向上形象,而此次分享会,更充分体现了我院同学们在“阳光式”的参加活动时,也把学业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坚定追求。
最后,史书记希望通过此次的分享会,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把品格塑造与学业紧紧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个阳光向上,富有内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力青年。
三创学院副院长白龙杰为我院同学们做出了项目点评,白院长表示,我院在领导组织和学院整体精神面貌上,都展现出一种奋进向上的积极姿态。随后,白院长还对我院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同学们在项目的展示和阐述中,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语言表达清晰,逻辑自然严密,能够准确把握项目的核心要点,并以生动有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认真态度。随后,为使我院各项项目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我院创新领域建设,白院长从4个方面向我院同学们提出了建议:
第一,选题要恰当,不宜层次过高,应着重选取一些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项目,以提高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将内容具体化、可执行化,往“实”处作。
第三,在打造包装时,要充分体现团队的整体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介绍,以展现团队的协作精神和综合实力。
第四,选题要有实质性的调研支撑,以确凿的证据佐证实际的案例,增强项目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最后,白院长鼓励同学们在呈现方面要精雕细琢,不断优化润色,使项目更加完美、吸引人。
会议伊始,辅导员吕栋宣布动力分享会正式开始。
霍惠伟同学对总体赛事作出了筹备汇报,首先介绍了赛事筹备的基本数据,并以详细的数据汇报了我院在小发明小创造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同时还阐述了即将汇报的10项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如何突破所遇到的技术瓶颈等,他表示,这些作品虽然最终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创作过程中却充满了挑战,借此,霍惠伟同学未来定将秉持“拓荒精神”,共筑学院创新事业,将学校创新创业赛事推向更高潮,走向更辉煌的篇章。
随后,各个项目团队依次汇演展示项目:
刘赟恒同学以“互联网+装修”为主题,介绍了其项目“易步移梯”,还针对其市场痛点,利用图片与文字向同学们说明了其技术原理,成功让同学们意识到了“互联网+”对装修行业的深刻影响。
卢鹏达同学以“互联网+红外线小车”为主题,介绍了对于此项目的背景与灵感来源,深入分析了红外线小车项目的应用前景,还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技术,不断拓展项目的应用领域和功能,为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周佰隆同学以“互联网+睡眠”为主题,介绍了对于产品“云畔逸眠枕”的设计思路与背景,并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着该枕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最后,周佰隆同学还表示团队将持续研发和改进产品,为同学们的睡眠助力。
杜民宇同学以“互联网+清洁能源”为主题,向同学们介绍了其产品的核心优势与发展计划,他强调,该产品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能源使用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展望未来,他表示团队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致力于构建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能源生态系统。
杨东蓉同学以“互联网+抗震”为主题,向同学们介绍了其抗震减震装置的项目背景与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并以项目创新点出发,使同学们深刻感受着其产品的优势与技术的支撑,最后,杨东蓉同学表示,她们团队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致力于将这一抗震减震装置推广应用到更多领域。
汤晨熙同学以“互联网+按摩”为主题,向同学们介绍了智能按摩机器人的项目背景和相关政策支持,对于其存在的行业痛点,汤晨熙同学还详细说明了相对应的创新点,并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产品功能,拓展市场份额,让健康触手可及。陶佳同学以“互联网+桥梁”为主题,介绍了一种桥梁伸缩缝排水排水装置的设计背景与优势,并像同学们介绍了未来规划,成果应用效果以及项目实施历程。最后,陶佳同学表示要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王杜祎同学以“互联网+外卖小车”为主题,介绍了智能外卖小车的运行方式与产品优势,并像同学们介绍了小车的功能,实施历程,研发工程以及产品缺点。最后,王杜祎同学表示要携手智能,创造智慧校园。魏金林同学以“互联网+无人机”为主题,介绍了项目背景、国家政策扶持情况,分析了行业痛点,阐述了无人机基础分类、技术特性及创新的AI路径规划算法优化等内容,还对吊运作业技术原理、效率提升量化分析、市场规模、投资回报、风险控制等进行讲解,最后表示团队未来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推动无人机在农业运输领域全面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王哲同学以“互联网+收割机”为主题,介绍了政策支持、产业数据分析及行业痛点,阐述了产品优势、商务模式,展示了团队简介与发展历程,最后,王哲同学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农业智能化领域,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应用场景,为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动力分享会”中10位同学的分享向我院全体同学诠释了“勇于创新、敢于追梦”的真谛,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将一个个创新项目娓娓道来,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创新的魅力和力量,这些项目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更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相信此次“动力分享会”定将成为同学们创新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激励我院同学们继续怀揣着这份梦想和激情,不断提高创新意识,积极投身到各种创新实践中去,为我院学子提供更多实践锻炼与能力提升的机会,助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人才。